您所在的位置:黄冈中学广州学校 > 全面教育 > 品德教育 > 责任教育 > 认真上好责任教育这一课
认真上好责任教育这一课

近年来,我们不时通过报刊媒体了解到,甚至有时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的一些现象,如某某学生离家出走,彻夜未归甚至殴打同学、教师等等。或许这些是个别现象,或许这些现象经常发生,或许他们是未成年人,或许是其他的一些原因。总之,人们对此似乎习以为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深刻反思,以至这些现象一再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自然有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但有一点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存在问题,急需发展和改进。学校教育究竟要教给中学生什么?仅仅是知识?能力?把中学生培养成应试的机器?纵然教育的内容很多,但在社会转型期我们更应该强化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认真上好责任教育这一课。

 

一、加强责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其自身的存在规范和运行机制。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个体只有遵循特定的规则,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融入这个机体,被社会所接受,才能保证社会这个机体正常、高效运行,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使得个体的发展也成为可能。如果把世界、社会比如为一个游戏场所,那么要想游戏正常运转下去,就必须制定相关游戏规则。同时,置身其中的玩家只有自觉遵循这个规则,游戏才能有序、正常。教育同样如此。作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建设人才主渠道的学校教育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发挥教育特有的功能,要不失时机地对中学生加强责任教育,提高中学生服务社会、建设社会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家庭稳定的需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由各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是家庭各成员共同学习、生活、交流的场所。要保持此群体的稳定,各家庭成员必须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父母为子女提供生活、学习的基本条件,子女也应该对父母尽到相应的责任,好好生活,努力学习。家庭所有成员必须自觉履行互被认可的有关责任和义务,不应该随意做有损于家庭稳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才能保证家庭的完整,从而满足自身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学校教育,自然有义务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责任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3、学校教育的需要

学校是全面推行国家教育的主阵地,是中学生成长的最主要场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学生成人成才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能否使中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否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我们知道,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德育是灵魂。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培养中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无疑依然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生为将来走上社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而学的必修课。因此学校强化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既是对中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同时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4、自我提高的需要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任何个体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那么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当然需要具备很多基本的素质,但有一点必须具备,那就是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无论是对个人本身还是对家庭、社会而言,这都是最基本的素质。人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随着环境的变化,个体角色也会发生着相应的互换。在学校是中学生角色,在家庭是子女角色,在社会是公民角色。担当某个角色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演好某个角色的前提。因此,不能随意所为,随心所欲。如青少年中学生擅自离家出走,彻夜未归,割腕自杀等等便是一种典型的不负责任、缺乏必要的责任心的行为。有的虽然是未成年人,有受到保护的权利,但不等于我行我素,无法无天。你还得履行一定的义务。因为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没有不履行义务的权利。未成年人同样有对自己、家庭、学校、社会负责的义务。一个不负责任的个体,不可能为社会所接受,最终被社会所抛弃,自然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更谈不上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实施责任教育的主要途径

1、宣传法律法规,强化责任意识

教育的特点在于强化。作为学校要充分挖掘身边教育资源,利用一切教育手段,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如利用教材、报纸、电视、录像等对中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宣传法律法规,强化责任意识。引导中学生认真学习和自觉遵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尤其要引导中学生实现多重角色的互换,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承担起作为独立个体必须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近年来,出现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思想认识模糊,责任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漠。同时也暴露了学校教育的某些不足,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强化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丰富教育方法,实践责任体验

学校领导、老师常常都有这样的体会,任凭你苦口婆心,口干舌燥,中学生们就是不领情,没反映,总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们的教育方式老化,方法单一,基本上以口头说教代替一切,严重忽视了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认知特点。时间久了,听得腻了,中学生便产生了一种对抗情绪和无所谓思想。试想,我们成人不也是这样吗?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应该也要变,要体现科学性,多样化。班会、晨会是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流时间。应当充分利用好。可经常性的就某个社会热点、校园现象等问题开展讨论、辩论、召开主题班会,让中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提高,在争鸣中升华,在探讨中解决。另外,还可以发动中学生编写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和有关征文,每周一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或其他社会人士做报告,开讲座;组织中学生外出参观、调研等。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给中学生不一样的新鲜感,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责任教育,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中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责任体验,从而逐渐内化为自我教育。

 

3、培育优良集体,发挥教育功能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环境。班集体建设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以后,对中学生的成长有多种功能,包括对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强化功能,对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矫正功能,对中学生个性发展和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促进功能等。要培养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确立班级共同目标。这是班级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全班学生共同的希望。没有目标的班级犹如断了线的风筝最终会随风飘逝。其次,要培养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领导核心。这是创建班集体的关键一环。因为班干部是集体的骨干,是实现班级目标的带头人,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再次,组织班级活动。因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集体的爱、集体的凝聚力、良好的集体舆论和风貌,并不是教师、班主任灌输出来的,而是班集体营造的,是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到的,体验到的,感染到的。最后,培养优良的班风和传统。这是一种班级文化,是班级的无形资产。她要靠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她一旦形成将会对每个班集体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教育作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当教师是在形成中学生优良集体的基础上来实施个别对待时,这种个别对待才能获得巨大的力量。因此,通过培育优良的班集体,从平时的卫生值日、班级活动等内容做起,使中学生在优良的集体中,从身边点滴的小事中接受熏陶,增强中学生责任意识,把班集体打造成中学生进行自我责任教育的土壤与健康成长的摇篮。

 

4、提高班主任素质,辐射榜样力量

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我们知道,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俗话说: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班主任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事以及人格特质等必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无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努力提高班主任素质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当代班主任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我认为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素质;扎实的教育教学素质;可贵的探索创新素质;较强的管理能力素质以及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等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号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以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全身心的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感受责任。班主任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了,彰显了,突出了,我们的中学生也自然会受到无声的感化,直接的熏陶,持久的影响,责任教育也必将会逐步生根发芽。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应该审时度势,认真上好责任教育这一课。为中学生成长成人奠基,为社会稳定发展服务。

上一条:汉克的故事       下一条:论责任和责任教育       返回上页